奇书网 > 蕙质春兰 > 第九十五章 新赚钱方式

第九十五章 新赚钱方式

奇书网 www.qsw.so,最快更新蕙质春兰 !

    赵珍珍奇了:“打工?”

    农妇说:“这个是新说法,我们以前就叫做工。可是,现在,大家都说这个是打工,我们也跟着说是打工了。像我男人,就是春耕这一段时间,秋收的时候,回来种地,其余的时候都是去铁壁关那里去打工。”

    赵珍珍问:“那他去铁壁关都是打什么样的工呢?收入怎么样?”

    农妇有些不好意思,想了半天,问:“收入是什么?是收成吗?”

    这下子赵珍珍有些不知所措了。

    一直都在旁边听着的老板娘这个时候,忙插话说:“就是赚多少银钱。”

    这下子农妇明白过来了,她笑着说:“我男人没有别的本事,只是有一把子力气,所以去大多是去修路的。以前是去修城墙,后来是修路,因为活儿比较重,所以工钱还可以,吃住都是工头的。我男人也会省,不赌钱,不喝酒,每年能剩下来三四两银子呢。”

    “家里有了这三四两银子可是好过多了。我们家攒了几年的钱,把家里的房子重新盖了一下,现在住的都是新的砖瓦房了。”

    赵珍珍不禁有些唏嘘,每年多上三四两银子,就能改变一家子的生活。这三四两银子,还真是不够赵珍珍打赏的。

    赵珍珍谢了那个农妇,让人给农妇一个荷包,里面有二两碎银子,还有一匹细棉布。

    那个农妇十分不好意思说:“我也没有给贵人干什么,不过是说了几句话,哪里当的贵人这么重的赏赐。”

    赵珍珍微微一笑,倒是那个老板娘看样子是和这个农妇认识的,她对农妇说:“你别管这么多了。贵人赏赐的,你就收下,以后念叨贵人的好就行了。赶紧磕头谢恩吧。”

    那个农妇听了老板娘的话,也不好在推迟了,忙趴下来磕头谢恩。赵珍珍忙叫身边的丫鬟扶住了,并且让那个丫鬟送这个农妇出门。

    等农妇出门了,赵珍珍开始问老板娘:“老板娘生意怎么样啊?”

    老板娘已经明白了。这是贵人好奇普通人的生活。这样的人。也不是没哟见过,所以,老板娘很是爽快说:“回贵人的话。我这个小店,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了。我当家的手艺好,做的饭菜很好吃,所以。我们家除了开客栈,酒楼之外。镇上谁家婚丧嫁娶,请客吃饭的,都请我当家的去掌勺,每年光是这个都赚不少。再加上。我们家的客栈靠着大路,这路修的好了,路上的做生意的。打工出门的人也多了,人多了。住店的,吃饭的也多了,生意就好了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,我家的大小子已经娶了媳妇了,他倒是不想在这个店里干,去了铁壁关,小两口一起打工,我去年还去了那里看望她们两个。他们已经是小管事了。都是工坊里,赚钱也不少,足够两口子生活的。我和我当家的就给他们在那里买了一个小房子,够他们住的。以后,想来,他们就在铁壁关生活了。”

    赵珍珍点点头。

    像这样夫妻两个一起进工坊的,京城这些年也有。因为女人可以去翠锦楼这样的成衣作坊去做活,收入还是很好的。

    赵珍珍又问了一些镇上的事情。老板娘很健谈,说话也风趣,很平常的事情,都能给她讲出来有趣来。

    她讲的也都是平常的小事,比如说哪一家闺女绣的花儿好,被招募到铁壁关工坊里去做工了。一个月收入增多了,本来模样只是一般,可是,现在上她家说亲的踩破了门口。

    城北屠户家里的小子很聪明,居然被县里黑家的子弟看中,给了五百两银子的安家费,带去南洋学习去了。每三年还能回来探一次家,每次回来都给乡亲们带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,比如说香蕉干,芒果干,榴莲干。

    镇上还有一个老板娘的好朋友家,他家男人在铁壁关赚到了钱,本来就是有手艺的,也是做饭做的特别好,人家,干脆去了山海城,在那里开了一个小小的酒楼,听说生意很好,把整个家都给搬去了,家里的宅子,田地都趁着这两年价格上扬的时候卖了出去。

    上一回,她去看她的大儿子,还特意去好朋友那里看了一下,她在山海城的日子过的可好了。不但酒楼的生意好,还用赚的钱,买了一个小小的草场,养了许多的牛羊,反正,酒楼里的牛羊是不用外面买了,自己家里产的都够了。

    还有镇上一个老农,本来也没有什么,不过,他家本来做农活的本事就很好,经过在县城里学了一段时间,更加好了,听说,跟着县城里的人学的技术,在银行贷了款,在自己家地里盖了玻璃的大棚,种了反季节蔬菜,这下子可是赚钱的很了。

    都成了一个财主了。这个事情,可是让老板娘羡慕坏了。她说,现在她家酒楼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,就是贵一些,那都是因为和那个老农签了契约,每天提供蔬菜给她们家。虽然贵了一些,不过,这样能吸引顾客,倒是生意因此好了很多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江南来的客商,每年往返这里,来往了几年,生意是越做越大,随从也越来越多,最后,听说那个客商也在山海城定居了。还看上了镇上的一个姑娘,娶走了。

    老板娘见的世面多,每天接待南来北往的人也多,因此,知道的事情也多,所以说的很是有趣。

    赵珍珍听的津津有味,这些事情,有很多就是沈夫人也没有听说过,因此也听的很开心。

    说了半个时辰,赵珍珍听够了,就谢了老板娘,赏赐了她一个荷包,里面是五两银子,还有两匹细棉布,质量十分的好。

    老板娘喜欢的连连道谢。她虽然说了这一车子的话,不过并没有费什么,这一家子包了这个院子两天了,收拾的干干净净,自己的东西一概不用,就是自己酒楼的饭菜都不用,他们自己有厨娘来做饭,只是从这里买了一些菜肉过去。这样省事,给的钱却很多,每天都给十两银子。这可是比她一个月赚的还多。她能不高兴吗?这样的豪客,就是一点东西都不给,白白让她来说话,她都是愿意巴结的。

    何况还白白得了这五两银子。更不用好说还有那两匹细棉布了。这样的细棉布可是不同于普通那些村妇纺织的那些粗棉布。这个棉布摸着十分柔软细腻,花色也很美丽。这样的质地,可是要好好的放着,回头去铁壁关的时候,给大儿媳妇稍上,她可是怀了孕了,将来生了孩子,给孩子做小衣服可是很好。

    就是装银子的那个荷包都是个好东西,四面扣的水红绸缎荷包,上面绣着葱黄色的迎春花,那花子绣的跟真的一样,自己镇上的最好的绣娘也绣不来这样的好活计。

    老板娘满意的走了,她走了之后,赵珍珍和沈夫人聊了一会儿,赵珍珍问了很多关于这个镇子变化的事情,还有沈大人在铁壁关工作的事情。

    沈夫人温婉的说:“我们这个镇子可是比以前强多了。人也多了,就是镇上出声的孩子都比以前多了起来。这也是因为现在的百姓都能填饱肚子。以前,生了孩子,如果孩子太多了,就会把刚刚生下来的孩子溺死,或者是送人。还有,一到春荒的时候,卖儿卖女的可是不少。可是,现在百姓基本上都够吃的,生下来的孩子,哪里还会害死?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。再加上,现在还有政策,每出生一个孩子,官府就给二斤糖,二斤棉花,一匹粗棉布,一两银子。所以,这几年孩子是增多了好些。”

    “百姓们吃饱了,出门打工的也多了,村子里,男人倒是少了,妇女,儿童,老人就是村子里,镇上的主要人口了。好在西北的妇女大多是强壮能干的,一般地里的活计都能应付的来。遇到春耕,秋收的时候,男人们会回来干活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百姓们打工赚钱多了,很多就回来买地。弄得这两年地价连连上涨。许多百姓更是干脆打工打出来经验来,把整个家都给搬走了。有的直接去了铁壁关或者是草原上的五个城市定居。反正那里的房子便宜,生活费用也不多。有点钱,就能买上一些土地或者是草场,养羊,养牛的,也不少赚钱,算一算,可能比在家里还多一些。”

    赵珍珍听着沈夫人的话,一时间有些愣住了。这二叔和二婶才来西北多少时间啊,怎么就给西北带来这么大的变化?

    怪不得,在家里的时候,父亲和母亲再三嘱咐自己要好好的珍惜这个机会,多跟二婶学点东西,哪怕是学到一成,都够终身受用的了。

    赵珍珍和沈夫人聊着,一会儿,白老夫人已经起身了。白老夫人收拾好了之后,走过来,沈夫人拜见了白老夫人,给赵珍珍和白老夫人送上了礼物。赵珍珍和白老夫人都收下来了,也回赠了她礼物。

    沈夫人就送赵珍珍和白老夫人上了马车,赵珍珍继续往前走。(未完待续)